四大重磅政策,影响所有医药人
当前,国家针对医药行业的政策频频出台,在医院控费、医保支付改革、医保目录调整、药品重点监控、4+7等一系列政策下,医药行业正在发生变化。4+7带量采购,应该是从去年到目前为止,影响医药行业最重要的政策之一。25个药品中选品种,平均降幅达52%,最高降幅96%左右,降价幅度让人惊讶。并且,只有两个原研药中选。无论是从降价幅度还是中选企业看,4+7对市场带来影响都是可以预见的。可能有人会认为,4+7在很多地方都是3月中旬才开始落地执行,对2019年上半年医院市场的影响也就不到3个月的时间,会产生这么明显的影响吗?对于这个问题,张步泳认为,4+7带量采购对公立医院市场的影响,从2019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已经开始显现,重点应该看2019年下半年的数据,相信影响会更加明显。去年年底,国家卫健委发布了《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明确将制定全国辅助用药目录。7月1日,国家卫健委公布了《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(化药及生物制品)》,有20个药品被列入目录。这个时间节点,看似和2019年上半年市场数据没有什么联系,其实不然。虽然,近两年来各省的辅助用药目录层出不穷,但对于什么是辅助用药,在国家方面却没有明确的官方定义和解析。一直以来,各个地区、医疗机构基本都是将医院用药排名靠前的、临床科室使用过于广泛的药品列为“重点监控目录”加以严格限制管理。在国家公布重点监控目录之前,其实各地已经在做重点监控的工作,市场影响早已开始了。从米内网数据显示的各品种近年来的市场走势情况看,在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重点监控目录中,绝大部分品种从2015年开始,每年的市场增长率甚至是销售额都是下滑的。在分级诊疗下,很多大三甲医院的门诊量都在放缓增长甚至下降。查看《2018年中国大医院门急诊量排行榜》我们可以发现,2017年排名第一的广东省中医院,2018年以702万的门急诊量排名第二,比2017年的770万少了68万。除广东省中医院外,还有不少排名前100的医院门急诊量也在下滑。例如,相比2017年门急诊量,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下滑20万,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下滑26万,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滑33万……目前,巨大的门诊量确实为大医院整体收入贡献了不小的比例,但随着分级诊疗政策的推进,大医院门诊量增长减缓、停滞甚至下降将不可避免。去年年底,国家医保局发布《关于申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的通知》,明确将加快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(DRGs)付费国家试点,探索建立DRGs付费体系,组织开展DRGs国家试点申报工作。近日,国家医保局正式公布DRG付费国家30个试点城市名单,推进医保支付改革。医保支付,对于医药市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环节,而医保支付改革,也将对市场带来巨大影响。早在2017年3月福建省发布“医保支付标准”,药品临床价值成了重要标准,大量辅助用药、营养性用药的报销比例被“腰斩”,仅可报销50%,非基药的中药注射剂一律不予报销。这样操作后,医院用药结构发生明显改变:自2017年年底以来,福建省药采中心每月发布的药品销售统计数据显示,中药注射剂、辅助用药、营养性用药等品类,基本已从月销量排名前20的榜单中销声匿迹。今年5月28日,国家卫健委发布《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》,明确力争到2020年底,县域就诊率达到90%,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%左右,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、项目不断增加。此外,通知还强调县域医共体要重点加强高血压、糖尿病、严重精神障碍、肺结核患者等健康管理。广东作为医药大省,早在2017年就下发了《广州地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》,其中明确要求到2017年底,预约转诊占公立医院门诊就诊量的比例提高到20%以上,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实现下降。此外,方案还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。大力推进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县级综合医院和有基建工程任务的155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。2018年底前,47家中心卫生院基本完成主体基建工程,有基建工程任务的155家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开工。据了解,广东将从2017年起用3年时间,全省各级财政计划安排500亿元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。目前,辉瑞、阿斯利康、拜耳、默沙东、葛兰素史克等各大外资药企也在大力招聘基层医药代表。众多外资药企都在积极布局县域基层市场,销售模式从外包转向收回销售权直营,也显示了基层市场对于药企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加大。毫无疑问,在分级诊疗政策的不断推动下,基层市场已经成为药企业绩增长的新出口。